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百年记忆| 热血谱写青春色,赤胆忠心塑军魂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6-05 [来源]: [浏览次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外语系学生党支部和金东区多湖街道党工委合作,共同开启寻访英雄之路。“寻访身边英雄,传承红色精神”,年轻党员干部们聆听英雄事迹,用青春实践传承红色基因。
寻访党员:18商务英语2班  郑思
                 19商务英语3班  张镁
寻访对象:王建国,男,浙江金华人,1930年12月出生。1949年参军加入西南航校,1950年5月随12军入朝。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第五次战役和最惨烈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访谈内容


        建国,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抗美援朝、上甘岭,是镌刻在中国人心中再熟悉不过的记忆。采访之前,我们心中无限遐想。
        2021年5月18日,我们来到九旬老党员王建国家,尽管年事已高,但王爷爷洪亮的声音、慈祥的笑容,让我们觉得他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1930年,王建国出生在金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童年见证了祖国解放。1949年,参军入伍,从此开启了他保家卫国的军旅生涯。王建国曾在12军司令部直属通信营无线电连任报务员,发报机就是他的武器,主要负责接收和传递各项作战任务,在此时期担任了班长、排长、副排长、军邮主任等职位。

“我很光荣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是一名军人”。谈到入党动机,王建国说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领头军,入党,成为一名军人,能够更好地保家卫国,为人民、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火速集结!奔赴朝鲜!”的战令传达至王建国所在的12军,他们打起饱满的战斗精神急行北上,跨过鸭绿江。王建国说到,“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国家让我去,我就去了。心里也有过害怕,有过犹豫,但与祖国的安危相比,这些危险和困难我相信我都能克服,因此,便无所畏惧。”

不考虑生死,在艰苦的环境下做好通信工作,圆满完成任务,是王建国那时唯一的想法。“当时的朝鲜特别寒冷,温度只有零下40摄氏度。在上甘岭,美军飞机不断轰炸,炮弹如雨点般落下,满山硝烟,随处都能看到被冻伤、炸伤的战友,惨烈的场景至今难以忘记。”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王建国还是非常激动:“我担任通讯兵负责通讯连,日夜蹲守在坑道里联系各个部队。虽然是用密码发报,但是敌人会探测信号,窃取发报内容,因此发报时需要十分谨慎和精神的高度集中,不能出现一点失误。”交谈中,王建国也多次提及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他是共产党员,又是一排之长,危险时刻就应该挺身而出。

他表示那时候的军备严重不足,仅靠着坚强的毅力与强大敌人斗争取得胜利,如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纪念战争、捍卫和平的同时要把上甘岭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当做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薪火相传。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看着中国一步步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到富起来,让王建国难掩心中的喜悦和幸福感,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奋斗。他表示年轻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民族、国家的希望,希望年青一代能够兢兢业业,发挥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保持入党初心,严格要求自己,有作为有担当,尤其是要有奉献精神,以身作则,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采访感悟


        小时候,了解抗美援朝来自书本,那时就觉得只是一个故事,现在聆听了王建国爷爷的战斗故事,才发现这些故事的背后充满悲壮、牺牲、鲜血和不易。
通过这一次采访,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忠诚之心,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志士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他们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档案中那一张张发黄的纸张,印记着他们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一代人更应该走好一代人的路,身为中国青年一代,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