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新闻 >> 正文

外语·安全| 防溺守安,交通护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04 [来源]: [浏览次数]:

转眼之间,暑假的进程已经过了一半。这个夏天,旅行、露营、玩水成为假期关键词,但自由不意味着放纵安全。我们更要增强“防溺水”与“交通安全”的意识。这份专属于大学生的安全指南,快收藏起来

一、防溺水篇

01危险行为需警惕

1. 危险水域隐患多:

水库、河流、废弃矿坑等无安全防护区域暗藏风险,即使水性良好也切勿贸然尝试。这些区域可能存在暗流、漩涡、尖锐石块等,极易引发意外。

2. 酒后游泳危险高:

暑期聚会饮酒后,酒精会抑制神经系统,严重削弱身体协调性与判断力。酒后游泳不仅反应迟钝,还可能导致抽筋、昏迷等危险情况。

3. 盲目施救不可取:

发现他人溺水时,切勿因心急而手拉手救援,这种方式极易造成多人连环溺水。应第一时间拨打110120,并利用救生圈、长杆、绳索等工具进行施救。

4. 恶劣天气莫下水:

暴雨、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水体环境复杂多变,且水面易遭雷击。此时下水,不仅难以保障自身安全,遇意外也无法及时获得救援。

5. 危险挑战勿模仿:

网络上部分高难度水上挑战,如无专业指导贸然尝试,极易发生意外。不要因追求刺激或盲目跟风,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02戏水安全有指南

1. 合规场所保安全:

前往配备专业救生员、急救设备与完善安全标识的游泳馆或景区水域,提前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开放时间、安全须知及水质情况。

2. 结伴出行互照应:

为确保安全,切勿单独游泳,尽量选择与家人或朋友结伴下水,相互照应。下水前约定好安全返回时间,每隔一段时间确认彼此状态,防止意外发生时无人知晓。

3. 自救技能要掌握:

提前学习“踩水”、“水母漂”等实用自救技巧,随身携带手机防水袋或哨子等求救工具。遇危险时保持冷静,利用工具发出求救信号。

4. 热身评估不可少:

下水前进行充分热身运动,活动关节、拉伸肌肉,避免因水温差异导致抽筋。同时,结合自身身体状况与体能,合理斟酌当天的游泳强度与时长。

5. 场所规则严遵守:

严格听从救生员指挥,不进入禁止游泳区域,不随意攀爬、翻越防护设施。即使水性良好,也不做出跳水、潜水等可能干扰他人或危害自身的行为。

03溺水风险早预警

1. 野外溯溪存危机:

在山间溪流溯溪或露营时,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可能存在湿滑岩石、深潭或暗流,且周边往往交通不便、信号不佳,一旦遇险难以及时获得救援。

2. 海边游泳忌忽视:

潮汐变化迅速,离岸流隐蔽性强,即使在熟悉的海滩也可能遭遇危险。忽视海滩设置的危险警示牌,擅自进入禁止游泳区域,极易被卷入深海。

3. 跳水、潜水忌逞强:

缺乏专业训练和装备时尝试跳水、潜水,可能因入水姿势不当导致颈椎、腰椎受伤,或因对水下环境不熟悉,发生缺氧、被异物缠绕等危险。

4. 陌生水域慎运动:

在不了解情况的湖泊、水库进行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若遇到风浪、设备故障,且未穿戴合格救生衣,很容易翻船落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5. 泳池边缘勿嬉戏:

在泳池边追逐打闹、奔跑跳水,或倚靠、翻越泳池护栏,可能因地面湿滑导致滑倒跌入水中,甚至发生磕碰受伤,增加溺水风险。

二、交通安全篇

01严守交规保平安

1. 网约车出行留凭证:

乘车前仔细核对车牌、司机信息,通过软件实时分享行程给亲友,确保出行轨迹可查。

2. 骑行规范护安全:

骑共享单车或电动车时全程佩戴合格头盔,遵守交通信号灯,不随意变道、超速或占用机动车道。

3. 乘车防护不放松:

乘坐大巴、长途车务必系好安全带,主动拒绝乘坐超载、无运营资质或车况不良的车辆。

4. 证件票据妥保存:

出行时妥善保管身份证、车票等重要证件,避免丢失影响行程,同时留存购票凭证备查。

5. 异常情况速应对:

乘车途中发现司机违规驾驶或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及时留存证据,通过平台投诉或报警处理。

02出行细节需留意

1. 夜间行路选亮道:

夜晚尽量选择光线充足、人流密集的主干道,避免穿行小巷或偏僻路段,随时留意周围环境。

2. 自驾出发细检查:

租车自驾前全面检查车辆制动、轮胎、灯光等关键部件,提前规划路线,熟悉当地交通规则。

3. 盲区避让要记牢:

步行或骑行时远离大货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盲区,尤其注意车辆转弯时的内轮差,不在路口滞留。

4. 恶劣天气慎出行:

暴雨、大雾等天气减少非必要外出,如需出行选择公共交通,避免因路况不佳引发意外。

5. 随身财物看管好:

出行途中时刻留意个人物品,背包、手机等贵重物品置于视线范围内,防止被盗或遗落。

03高危行为勿触碰

1. 拒乘黑车保安全:

不贪图便宜搭乘无运营资质的“黑车”,拒绝乘坐超员超载车辆,警惕陌生人的顺路邀约。

2. 杜绝酒驾守底线:

饮酒后绝不骑电动车或自行车上路,主动选择代驾、出租车等安全方式返程。

3. 专注行路避危险:

步行时不低头玩手机、戴耳机听音乐,通过路口时提前观察交通信号和来往车辆。

4. 不闯红灯不抢行:

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不与车辆抢道,通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

5. 违规载人不参与:

不乘坐三轮车、农用车等禁止载人的交通工具,不搭乘超员的私家车或摩托车。

|策划:学生会新闻媒体部

|编辑:胡欣怡

|一审:吴菁菁

|二审:孔斐然

|终审:王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