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与金华市博物馆第二期馆校合作课程——“我与古籍零距离”正式开课。金华市博物馆洪晓敏老师来到28幢118党员之家,带领同学们走进古籍的世界。
本次课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洪晓敏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文字的演变。“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人们最早的记事方式就是以绳结记事。结绳越大代表着事件越重要,反之亦然。再然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与行书的文字随着人们交流书写相继被创造出来。
紧接着洪晓敏老师还带着大家认识了书籍的变迁。原来现在我们手中的书在以前还有过简、策、牍、帛等形式。为大家所熟知的由东晋蔡伦造纸术,是在经历多次不同材料的试验而成的。这种纸被大家称为“蔡侯纸”。
那么书又是如何成为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书的呢?在第三部分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现在我们手中的书本装帧方式经过了好几种改良。笨重的卷轴装,易损的经折装和龙鳞装再到后来的册页装,每一种装帧形式的改进都有着独家历史。
最后,洪晓敏老师提到在这个电子书与自媒体盛行的时代里,传统书籍不可避免地迎来了现代科技的挑战。你会选择花三分钟以一个短小的视频读完《西游记》呢,还是捧着一本实体书完成阅读呢?